是的,雖然演出後的確有簽名會
但這是一齣不會讓人有去找所謂明星簽名的衝動的戲
即使不認識誰是孫詩詠、孫詩珮,沒聽過一心、甚至不看歌仔戲
完全不想去人擠人的簽什麼名
但這依然不會妨礙你帶著滿滿收穫的心離開
《Mackie踹共沒?》讓我看到歌仔戲演員的另一種可能
戲曲表演注重的是唱念做表
別說唱腔跟身段,就連念白,都有他獨特的韻味
這是戲曲的特色,但是這也造成很多接受戲曲訓練的演員跨界演出時
就連說台詞,都顯得格格不入,無比的彆扭
當然,說台詞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要能精準掌握或快或慢的節奏、咬字清晰、吞吐得宜
對手的演員默契要足,自然渠成的反應情緒
但這一次,就是這一群歌仔戲演員
在這兩個小時裡,弛張有度的將大串對白,以如此無縫接軌的方式演繹出來
不只是默契的問題,這一群我所熟知的演員背後所下的苦功,一定不僅如我們表面所見
但是《Mackie踹共沒?》讓我看到戲曲演員的另一種可能
跨界不是重點,融合才是王道
近年來吹起很多跨界風
流行歌手非要沾點戲曲味、中國風
傳統戲曲拼了命的尋找突破口,向西方、現代取經
華麗的燈光舞台服裝秀,這早已行之有年,不稀奇
單純的只是拿個國外的文本來改編,換湯不換藥,因為人性走到哪都是相通的
徹頭徹尾的更改「演出程式」,不容易,但已經有人開始嘗試
比如當代劇場的水滸二部曲,比如一心的Mackie踹共
感覺的出這次一心的踹共,小心翼翼的將比較討喜的現代音樂劇元素融入歌仔戲中
(雖然劇本是取自歌劇,但在表現手法上,我覺得是比較趨近於音樂劇)
比如群舞、合唱、重唱,這都是音樂劇比較慣見的
但恰恰也是歌仔戲比較少展現的
歌仔戲從電視、廣播年代開始,不脫所謂的「明星色彩」
跟其他的地方戲曲一樣,重視的是「角兒」
角兒的唱腔、角兒的身段、角兒的光環,看重的是個人魅力
即使加入舞群,也只是「伴舞」,像開演唱會一樣
但在音樂劇裡,舞群也是演員,演員也是舞群,不是帶著美美的微笑出來跳舞就好
音樂裡有訴求、聲音中有激情,他們要是一群「會演戲的舞者」
而這次,一心將演員們變的「會跳舞」了
---矮油,廢話太多,沒時間了,後面待續
留言列表